天山南麓的阿克蘇,既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重要節點,也是新疆‘十大產業集群’建設的前沿陣地。據阿克蘇地區行政公署數據,2024年林果產量280.88萬噸,2025年林果總產值預計達200億元;2025年種植棉花751.27萬畝,加工皮棉153萬噸。農業大區阿克蘇是新疆的“果籃子”,也是國家優質商品棉基地。
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孕育出阿克蘇特色產業,但在極端天氣的影響下,冰雹、風沙等自然災害造成的大額損失不容忽視,在林果、紡織、綠色能源產業集群化的發展中,全鏈條風險隱患凸顯。在此背景下,中國人保以“保險+風險減量+科技”創新模式深度融入新疆產業建設,推動服務從傳統“災后賠付”向“災前預防、事中減損、全程賦能”轉變,為農業穩產、產業升級、綠色發展筑牢風險保障“安全網”。
特色農業“防減并重”
從“災后賠付”向“災前守護”升級
黨中央高度重視新疆農業現代化和防災減災能力建設,要求“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,完善農業保險政策”。中國人保響應政策導向,在阿克蘇探索“以防為主、防治結合”的農業風險減量路徑,推動保險服務從“災后兜底”向“災前守護”轉型。
阿克蘇是國家優質商品棉基地和特色林果優勢產區,但大風、冰雹、凍害等災害性天氣對產業構成嚴重威脅。“以前冰雹一來,砸得精心呵護的蘋果‘遍體鱗傷’,眼看著‘特級果’變成‘殘次果’,真是心疼啊!”阿克蘇紅旗坡農場負責人的感慨道出了果農的痛點。2023年起,人保財險阿克蘇分公司在當地政府支持下,投入防災減損資金主導航空管制區防雹網試點建設,采用“保險出資60%+果農自籌40%”模式,年均投入200萬元,累計建成防雹網1526畝。
防雹網
這一物理屏障在2024年7月特大冰雹災害中成效顯著,保護區損失遠低于周邊,較無網區域減少損失約1000萬元,有效守護了果農收益和“冰糖心”品牌聲譽。“現在有了防雹網,阿克蘇冰糖心的‘精品率’大幅提高!”在阿克蘇紅旗坡農場,果農指著連片的白色防雹網欣慰和開心溢于言表。
“有網無患”的實效全面激活了果農自主防災的主動性,在保險資金的示范引領下,紅旗坡區域防雹網建設總面積迅速擴大至3萬畝以上,形成了“保險引導、農戶跟進、共建共享”的良好局面。
在“風險減量革命”的催化中,近年來,中國人保與氣象部門構建的“氣象+保險”聯防聯控機制更成為棉花、林果、糧食等產業的“穩定器”。2021—2024年累計投入農業防災減損資金1.4億元,用于支持阿克蘇氣象部門購置人影防雹設施,實現了與氣象部門數據共享、預警聯動,防災減損精準作業的全鏈條服務體系。
2022年以來,“氣象+保險”聯防聯控服務體系已預警冰雹天氣213天,開展防雹作業641縣次,降低了冰雹災害給棉花、林果、糧食等作物帶來的經濟損失,近3年“氣象+保險”聯防聯控工作機制預計累計減少直接經濟損失3.9億元。這種“政府引導、保險主力、科技支撐、農戶參與”的風險共治模式,讓保險與科技深度融合,為特色農業集群筑牢“安全網”。
產業鏈穿透式風控
打造“保險+全周期服務”實踐
立足新疆“十大產業集群”發展規劃,中國人保將風險減量服務深度嵌入綠色能源與外向型經濟產業鏈,打造“全周期風控+產業鏈協同”服務樣板,從單一產業保障向產業鏈風險共治延伸。
在庫車市一家萬噸級綠氫煉化示范項目現場,光伏板在戈壁灘上綿延成“藍色深海”。該綠氫煉化項目總投資約29.62億元,采用太陽能供電滿足約70%需求,按綠氫年產2萬噸計算,綠氫煉化替代原天然氣制氫工藝,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8.5萬噸。
戈壁灘上的光伏板
人保財險以“安裝工程一切險+第三方責任險”組合方案深度參與,由新疆分公司牽頭承保,份額達27%,提供風險保障22.76億元。通過“風險前置、服務嵌入、災中預警、災后快賠”模式,人保財險將保險產品、風險減量措施與工程風險評估技術結合,為金融支持綠色經濟增添實踐樣本。
棉紡織產業鏈中,風險減量服務向“全流程滲透”。針對企業原材料存儲規模大、標的金額高、生產環節密集、火災靜電等風險點集中的特點,人保財險從“事后賠付”轉向“事前預防”,提供定制化風險評估、隱患排查、安全培訓、應急演練等“一攬子”事故預防方案。
在庫車某棉紡織企業智能車間,人保財險庫車公司針對該企業特點制定專屬服務方案,實地風勘制定應急預案,聘請專家排查存儲、生產隱患,聯合消防部門常態化開展安全宣傳,并試點開發棉花倉儲熱成像監控系統,通過科技手段預防和監控火災事故發生,探索衛星云圖+激光3D建模技術為災后定損提供依據,以“風險減量+科技”雙重優勢降低事故發生率。
不論是面向未來的“綠色產能”,還是現代化的“智慧工廠”,中國人保“全周期服務”的新疆實踐既響應了國家“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”的政策要求,也實現了保險服務從“經濟補償”向“事故預防”的轉型升級,為新疆打造“十大產業”集群注入了保險動能。
“人保不僅提供6億元棉紗風險保障,更協助建立了全流程風險管控體系。”棉紡織企業負責人表示,“人保財險常態化風險防控幫助我們打造‘現代化安全工廠’,風險管理和減量服務已經植入生產的各個環節。”
科技賦能“風控神經末梢”
筑牢風險減量技術底座
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,科技是驅動風險減量服務的核心引擎。中國人保以“科技賦能+精準服務”重構保險生態,“天-空-地”一體化遙感監測體系成為服務產業集群的“智慧大腦”。
在農業保險領域,阿克蘇分公司構建衛星遙感宏觀監測、無人機重點詳查、人工現場核實的技術體系,實現大田作物精準承保與高效理賠。“過去查勘100畝棉田要跑一整天,現在無人機十幾分鐘就能完成。”在庫車市牙哈鎮,人保財險的查勘員介紹,高清影像實時傳輸至“耘智保APP”,系統自動生成受災面積與損失報告。阿克蘇750萬畝棉田成為該體系的“主戰場”,數據顯示,查勘效率提升80%以上、成本降低60%,理賠準確率超95%,2024年已精準核驗超144萬畝棉花種植險標的。
無人機查勘棉田
目前,人保財險在新疆已全面開展基于無人機、衛星影像的種植險大戶精準承保。2024年,通過遙感測繪、無人機、大數據、云計算等高新技術全面開展精準承保理賠、風險減量等服務共涉及自治區10個市、區縣,68余個鄉鎮,超33萬戶種植規模戶,總面積超144萬畝,科技手段讓風險減量從“單點措施”升級為“系統能力”。
結語
從守護特色農業的防雹網,到聯動氣象的防災減災機制,再到護航綠氫項目、賦能智慧棉紡,“保險+風險減量服務+科技”服務模式讓保險不再囿于傳統的事后補償,而是通過主動的風險管理和科技賦能深度融入產業肌理,成為經濟發展的“穩定器”和“助推器”。
這種以人民為中心、以預防為導向、以科技為驅動的保險服務新模式,是對黨中央“依法治疆、團結穩疆、文化潤疆、富民興疆、長期建疆”方略的堅決落實,更是對新疆各族群眾“美好生活守護者”承諾的有力踐行。在新疆聚力推進十大產業集群建設的新征程上,中國人保也將為守護“疆”來更加美好貢獻更加堅實的保險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