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保險業邁向全面數字化的浪潮中,保險APP作為數字化、智能化轉型的重要產物,其發展備受關注。縱觀行業,頭部險企在此領域的競爭日趨白熱化。從各大頭部險企披露的2025年中財報數據來看,中國平安憑借“好車主”、“金管家”等垂直軍團,構筑了龐大的月活壁壘,中國人保亦奮起直追,月活由2019年的120萬增至400萬,展現出了其不容忽視的增長韌性。觀其發展路徑,正是觀察傳統險企如何破局數字化的一扇窗口。
縱覽五年 從工具到伙伴的演變
縱觀各大保險類APP發展史,我們可以看到,保險APP在上線初期,其首要任務是實現核心保險功能的線上化。2019年的中國人保APP,便通過整合旗下財險、健康、壽險等子公司的綜合金融服務產品,實現了線上一鍵購買、保單信息一鍵查詢和一鍵變更等服務。
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,各保險公司在用戶體驗上日益升級,陸續推出針對不同人群和場景的定制化產品,人保APP陸續上架“好運保”健身險、“優游保”旅游險、“伊人安康”女性特疾險等產品來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。針對保險行業的“理賠難”問題,人保APP升級開發了“辦理賠”功能界面,用戶只需按照操作提示即可完成線上理賠,這種一站式服務大大節省了用戶時間,有效避免了用戶在理賠時“走彎路”的現象。
除用戶體驗升級外,各大險企的數字化進程還表現在“保險+”生態的構建上。中國平安、中國人保等險企通過在APP中接入用戶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高頻場景,使保險APP逐漸從工具演變為用戶的“貼心伙伴”與“生活助手”。以中國人保APP為例,其整合了車主服務、大眾生活、健康管理、快速就診、財富管理等功能,形成“保險+車生活+健康”的跨場景服務生態。
人保公開數據顯示,2023年中國人保APP服務客戶已超1億人次,2024年月活均值達335萬,2025年上半年月活逼近400萬,這些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用戶對其轉型探索的認可。
橫向解碼 科技賦能與用戶至上是關鍵
與平安深耕垂直場景、泰康構建大健康生態的路徑不同,人保APP選擇互聯網運營模式為增長提供動力。平臺推出“老帶新激勵”玩法借鑒了互聯網公司常用的社交裂變模式,邀請好友注冊得獎勵,日常簽到贏積分,意在通過玩法的創新實現新增流量的獲取。近幾年雙十一、618等電商節日期間,其推出短期險打折促銷活動,在保險行業開創了先河。在剛剛過去的第16屆金鼠標國際數字營銷大賽以及第11屆金梧獎上,中國人保APP分別榮獲“數字營銷最具創新精神品牌”、“年度推薦創新類品牌”,其數智化營銷及創新能力由此可見一斑。
數字化轉型進程中,科技作為核心引擎,各險企紛紛加大科技投入。中國平安每年將營業收入的1%投入科技創新,中國太保的“太保云”建設持續引入人工智能、數字孿生等新技術來提升云運維能力,人保APP則更加重視科技的投入帶給用戶可感知的體驗價值。其鴻蒙版APP實現了安裝包大幅減小與啟動速度提升,而“關愛版”界面則是對保險服務適老化趨勢的響應。這些針對不同用戶群體的數字化服務改進,對其擴大用戶基礎產生了積極作用。
目前,保險APP的戰事遠未終結,未來的競爭,將是生態、科技與用戶體驗的終極較量。中國人保APP用五年時間,完成了從零到數百萬月活的積累,其發展路徑清晰地展示了一家傳統險企在數字化時代的探索與堅持。然而,與平安、人壽等擁有千萬級月活的同業相比,人保在用戶規模上仍存在一定差距。
對于人保而言,其所具備的龐大存量客戶基數與長期積累的品牌信譽,構成了其拓展數字化業務的重要根基。若未來能夠在生態協同深度、用戶粘性提升及科技賦能業務等維度持續發力,進一步深化以用戶為中心的運營體系,其在數字化賽道上的發展潛力仍會充滿很大的想象空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