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國家“人工智能 + 行動”戰略深入推進的浪潮中,中國制造業正經歷著從“制造”到“智造”的深刻變革。煙臺新浩陽軸承有限公司作為風電大軸承領域的“小巨人”,率先踏上數智化轉型之路,通過與用友 U9 cloud 的深度融合,構建起覆蓋“研產供銷財”全鏈路的智能管理體系,不僅實現了運營效率的跨越式提升,更樹立了高端裝備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新典范。
痛點驅動:風電巨頭的轉型必然性
成立以來,新浩陽始終專注于風電大軸承的研發與制造,在煙臺布局三大生產基地,主軸軸承、偏變軸承等核心產品年產能達 28GW 以上,憑借國際領先的技術水平和 DNV GL 等權威認證,成為國內各大風電主機廠商的核心供應商。然而,隨著企業規模擴大和市場競爭加劇,多地點、多組織運作模式下的管理瓶頸日益凸顯。
2022 年前,新浩陽面臨著傳統制造企業的共性難題:
生產計劃制定滯后,多工廠數據孤島嚴重,跨部門協同成本高企;
質量追溯依賴人工記錄,難以滿足風電行業嚴苛的合規要求;
成本核算粗放,無法精準支撐報價決策與績效考核。
這些痛點成為制約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障礙,數智化轉型迫在眉睫。
恰逢國家將 “AI+ 智能制造” 提升至戰略高度,風電裝備作為新能源產業的核心環節,迎來了技術升級的政策紅利期。新浩陽果斷決定引入數字化管理平臺,經過多方比對,最終選擇與在制造業深耕 17 年的用友合作,以 U9 cloud 為核心構建一體化數智平臺。
平臺重構:U9 cloud 打造全鏈路
智能體系
新浩陽信息部部長徐晨將此次轉型定義為 “脫胎換骨的系統重構”。基于“U9 cloud + MES + 企業微信 + 數據服務”的一體化架構,企業完成了 79 個核心業務流程的優化再造,實現了從傳統管理模式向數字化協同的徹底轉型。
在生產制造環節,U9 cloud 與 MES 系統的深度集成構建起分層計劃體系,將原本需要 50 分鐘的 MRP 運算縮短至 5 分鐘,效率提升 10 倍。通過條碼技術實現原材料、半成品和成品的全流程標識,結合 AIoT 物聯技術實時采集生產數據,使質量追溯效率提升 2 倍,完美解決了風電軸承多品種小批量、交付周期長的管理難題。
財務管理領域,則實現了從核算型向管理型的戰略轉型。借助 U9 cloud 的多組織業財一體化能力,新浩陽構建了 30 多個責任主體的阿米巴考核體系,通過序列號管理與 MES 集成實現單件及工序成本核算,生產輔料成本同比降低 20%。快速報價體系的建立讓企業能實時生成模擬成本,為市場決策提供精準數據支撐,內部交易也實現了全自動化處理。
供應鏈協同方面,供應商門戶的搭建實現了掃碼收貨、質檢全流程線上化,庫存周轉效率顯著提升。通過 U9 cloud 的移動應用,車間作業計劃實時下達至機臺和個人,異常情況通過 “軟按燈” 系統及時預警,生產現場響應速度大幅提高。這種端到端的數字化協同,使新浩陽在風電行業激烈的競爭中建立起顯著的效率優勢。
價值躍遷:從效率提升到模式創新
數智化升級不僅帶來了運營效率的提升,更推動新浩陽實現了管理模式的根本性變革。在 U9 cloud 平臺支撐下,企業建立起全維度的數據驅動決策體系,每個工序、每個工作中心都成為可量化的利潤單元,徹底激活了組織活力。
這種轉型不僅體現在內部管理升級,更延伸至產業鏈協同層面。新浩陽通過 U9 cloud 構建的快速響應能力,能夠精準匹配風電主機廠商的動態需求,在新能源裝機量持續增長的市場環境中搶占先機。
行業啟示:“專精特新”企業的
轉型范本
新浩陽的數智化實踐為裝備制造企業提供了可復制的轉型路徑。其成功的核心在于三點:
一是,戰略上緊跟國家“人工智能 +”戰略導向,將數字化轉型上升為企業核心戰略;
二是,技術上選擇適配制造業特性的 U9 cloud 平臺,確保系統架構的先進性和擴展性
三是,執行上聚焦價值創造,從業務痛點出發設計轉型路徑,實現管理與技術的深度融合。
作為風電軸承領域的標桿企業,新浩陽通過數智化升級進一步鞏固了技術優勢和市場地位,其年產能 28GW 的規劃目標正在數字化系統的支撐下穩步推進。這種以 U9 cloud 為核心的轉型模式,證明了云 ERP 平臺在推動 “中國制造” 向 “中國智造” 躍遷中的核心價值。
面向未來,隨著 U9 cloud 在全球化服務、行業深度適配等方面的持續升級,新浩陽將依托更強大的數智化底座,在風電裝備高端制造領域不斷突破,向著 “中國品質最好的風電大軸承制造者” 的愿景加速邁進,為新能源產業發展和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貢獻更多 “新浩陽經驗”。